入行工程造价,没有师父带?
遇到问题没人回答,百度不精准
学艺不精,岗位遭排挤?
学习不系统,无法独立做项目
领导不信任,工资得不到提升
杂活多,练不到技术?
工作内容琐碎繁、多
自学无效率,无方向,无方法
这是初入造价行业遇到最大的问题,新手如何造价不知如何快速不如岗位,以至于长时间无法独立做项目。
那么,新手如何认识造价,并且如何快速能胜任造价这个岗位呢?
造价,无非就是量跟价的关系。而这个“量”又无非是图纸、规范和定额的关系;至于价钱,我觉得你想要的,别人又愿意给的这个就是“价”。造价不难,难就难在没人指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切入:
图纸理解
许多造价人员介绍自己时都说,能看懂图纸,但这个看懂和理解到底有多大距离,面试人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当场测定。以前没有电子版图纸,算量要在纸制结构图纸上找相应尺寸,一些设计好象故意设制障碍,一个构件上总是要少标注1-2个尺寸,让施工方从其他现已知条件中去推导未标注尺寸的数字。现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了,图纸上尺寸标注更是云里雾里了,许多装修图纸只给出平面和综合天花两张图纸,配上几幅图片,就要把整个空间的工程项目、工程量全部列出和算准,能看懂图纸的人算量能达到这种境界吗?就算项、量过关了,基层的做法在没有节点图的情况下能想象出来吗?
达到了对图纸的理解,才可以自称懂设计,会施工。认真读懂上百个设计公司的作品后,会发现如同怀揣三百首唐诗一样,能做到不会做诗也会凑的水平了。
利润理解
利润是造价人员追求的业绩,结算期间的争议都是因为甲乙双方对收入概念不明确而产生的意见分歧,乙方总是认为收入中缺一少十,想多要一点;甲方总是辩解合同中已经包括一二三等等,想多扣一点。多要少给已经成为许多造价人员的职业病。怎样才能多要,怎样才能少给,就要从收入的概念由浅入深分的分几个步骤去理解:
1、定额子目包含的收入内容:这是初学者问题最多的地方,结算时遇到高手,被几句话说的晕头转向找不着北了。定额里收入包括什么从两方个地方去找:
(1)定额含量:这是定额里最明确的收入,如果有,就不要再重复计算了,如果没有,不论工作内容上是否已经标明包括,都要据理力争。如墙面贴瓷砖项目,人材机表中有水泥砂浆和白水泥材料,说明已经包含了勾缝这项工作内容,不能再套勾缝定额了。还有结构施工中模板对拉螺栓和钢管脚手架材料,虽然定额人材机含量中没有出现对拉螺栓和钢管脚手架材料含量,但却有支撑含量,这项支撑就是对拉螺栓和钢管脚手架的统称,具体用什么材料,是施工方案解决的问题,造价人员解决的收入问题已经明确。
(2)定额说明:从含量中有时对无形的费用无法明确,就要从定额说明去找答案,如对石材加工有些定额这样说明:“石材工程板不包含特殊的倒角、磨半圆边等工作内容,石材造型线条已经包含各种形式的磨边、倒角等工作。”电气工程中,对配电箱占用的线管、电缆的损耗系数在说明里一般都有明确的解释,在操作时只要对照说明理解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3)定额中没的有依据以规范为准:如防水工程上卷300mm,图纸中没有说明,定额中有解释,定额中没有解释,规范中会加以明确,总之这部分收入就是没有签证也必须要到。
2、取费收入:用清单或定额计价都会遇到取费问题,税金和规费还容易理解,象临设费、现场管理费、企业管理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等包含什么内容不是一般人能说的清楚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项目经理一天工资500元,有一天出车买了3000元围档彩条布,为此加了100元油费,顺便请甲方吃了一顿饭花了300元。在业绩评审时,这个项目经理如果真拿着这些票据找造价人员讨个说法,造价人员能不能用盈亏理论为项目经理做个公正的解释。
3、方案收入:这部分的收入实际就是措施费部分的收入,现在随着新工艺、新材料、设计新思路的不断涌现,加上施工环境不断恶化,措施费方案的项目也不断增加,费用不断增长,措施费占总造价的比例也在逐渐提高。原来在平地上盖楼,现在见缝插针,运输费用、场地使用费用都不能与往日相提并论,造价人员的思想是不是也在与时俱进?
措施费收入在投标期间体现尽可以做到全面、细致的体现,不可能发生的费用坚决不要无中生有,一定会发生的项目不要漏项。对施工组织方案的理解是初学者要掌握的技能,而参与施工组织方案决策是造价人员的高技能的体现。
4、合同中的收入:合同字字都藏钱看你是丢还是捡,收入就在合同中去找。
合同中对图纸中的收入约定一般用几句话概括,占用专用条款篇幅最多是对措施费的约定,因为措施费范围广泛,许多费用看不见,摸不着,条款中没有约定的都可能成为将来的增加收入。
关注实际的人材消耗量
同样的项目,每个单位的施工和管理都不一样,具体的人材消耗量不能照搬定额。此外,在清单模式中,施工单位往往以工程变更为由,提高报价。变更后的工序是否较先前费工料,只有懂得施工的人才能了解。因此在现场,要特别留意实际的施工细节,和相应的人材消耗量,主动跟进变更签约。这样,即使站在甲方或者咨询单位的立场,和施工单位聊起来都特别有底气,懂得怎样有效调节工程变更空间。
工程程序理解
做工程的对程序理解不了,一辈子都算白忙。造价人员正确制定自身的学习程序、工作程序、发展程序是快速进步的前提,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都是许多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的组合,如中期结算(报量)程序,首先是报量,然后是对量、组价、争议,之中,可能许多时间是在忙于签字,签字人的排序就是报量时要注意的最关键的问题,先张三、再李四,最后王五,那么这三人的签字阶段人所处的方位、正在从事的工作、和当时的心情可能都会影响报量工作,事先把程序安排好可节省许多时间。
最后说一下学习程序的理解,造价专业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多,但把有限的时间去研究一些没意义的问题就是浪费精力了,如在问题中经常看到有人问:“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的区别?”“清单如何转换成定额?”“用高版本的定额能不能用于低版本的清单计价?”等等,这些问题试题里不会出,实际工作中更不会出现,不知道大家研究这些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理解图纸内容、清单定额等技术性问题才是重点!
做好统计工作
现在施工单位的工地预算部门,一般都要做统计工作,有的人认为像资料员一样的,有点厌烦。做为一个初学者,刚参加工作,或者换了新的工作岗位,心高气傲者居多,不屑于其认为的小事,是很正常的。其实,事无大小,你做细了,会成精的,成了精,你还怕什么?统计对预算人员来说绝对是好事,特别是直接跳到预算的。
统计的种类很多,统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报公司的,这种统计报表根据公司的需要十次,有八次是假的;另外一种,是报给自己的,这种绝对是真的,并且必须是真的。
给公司上报的,一般都是报计划,报产值,报进度,有的时候,根据公司的需要你还要适当的变化一下。这是你的任务及职责,做好是应该的,但对个人来讲,可能就不是太好了,所以要给自己报一分报表。
给自己的报表,也就是一个初学者应该在工地上面注意的,站在预算人员的角度认为要做到真、细、重三个字。
真,就是真实,这是做事,做人的根本,所以是最重要的。
细,就是细致,细到什么程度,看自己的能力,越细,工作量越大。
大家都在套定额,定额是一个标准,反应的是普遍的情况,是个基础,是初学者的基本功,定额套的好,套的对,这个不能算能力,在说,现在报价基本上都是无定额报价方式,真正的能力反应在成本控制,这需要你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这才是你到工地上的真正的目的。
每个公司对同样的项目的施工手段和管理方式都不一样,与定额肯定有区别。一个项目的成本,直接系于施工手段,管理方式的好坏,就是常说的先进与否。但先进的施工手段,优势在哪里?在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上,先进的施工手段,就是利用最少的人工、材料、机械,在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的情况下去完成一项工程。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去详细的统计人工、材料、机械的情况,这个部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表面的,就是做一件事情的直接消耗。比如,常说的,一个抹灰工,一般情况下,一天,能抹35㎡,但你要去细想,他花了多常时间,抹35㎡,大概要花8~10h(不包含休息)。但这还不够细,你需要去领会第二层,就是另外一种,隐藏消耗。抹灰工,他需要人配合才能做到一天抹35㎡,你能认为,他一个人做所有的工序,拌浆,运输,抹灰等,还能做到一天抹35㎡?肯定不行,所以你就需要去统计这些隐藏消耗。不仅仅这些,工人根据工作能力,付出的成本肯定不一样的,你不可能用一个高工在那里搬运砂浆。
同时,还要从大局的眼光来看待,工人之间的交叉作业,各种复杂的情况,会导致工效的降低,一个良好的施工方案,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而你统计的,就是将施工方案中的,不利因素最小化,有利因素最大化,将施工方案优化,达到最终的目的效益,在现阶段复杂的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重,就是重复,只有不断的核实,调整,再核实,再调整,你才能真正的理解,才能更准确的分析,才能最后做好一个项目的成本控制。
这也是公司的领导为什么更喜欢从技术转到造价方面的人才,因为在技术部,你对现场的接触更多,了解的更多,优化的更好,成本控制的更好,利润更大。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照样做的更快,甚至更好,因为,你的出发点就是向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去的,会成长的更快,更用心。